新闻资讯
nhà cái k8 / 新闻资讯 / 新闻动态

旷视首席科学家孙剑:10年扎在书堆里,13年磨砺成首席-nhà cái k8

2019-01-29


1月21日,西安交通大学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学院,由旷视首席科学家、旷视研究院院长孙剑博士担任首任院长。


值得一提的是,孙剑的大学本科、硕士、博士都是在西安交大完成。他也曾风趣地说:“在清华读完本硕博叫‘三清’的话,那么我就是‘三交’了。”道出了他与西安交大的十年缘分。


孙剑博士从西安交大王树国校长手中接过聘书



十年扎在书堆里,13年磨砺成首席



1993年,孙剑考入西安交通大学,2003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,先后获得本科、硕士和博士学位,毕业后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至2016年。2016年7月,孙剑加入旷视担任首席科学家和megvii research负责人。


微软亚洲研究院时期的孙剑

 

十年扎在书堆里,13年磨砺成首席。在该读书的年纪不断吸收知识,从学士到硕士,并研究到底直到博士,十年的人生完全用来夯实基础;而在该贡献的年纪也拼命贡献,并不心猿意马、走马观花,而是把自己所学结合岗位所求,十三年来,他在不断地升值中既进一步巩固了知识,又增加了实践经验。


科研,对于孙剑来说,既是学业,也是事业。


百折不挠,勇于尝试的毅力,是他在十几年的科研工作中最闪光的品质。在读博期间,他和大多数博士生一样,一开始非常迷茫。知识有限,创新不足,谁也不知道哪个项目是自己的“命中注定”,除了不断尝试,别无他法。硕士期间,他从事人脸检测的识别研究,博士期间钻研立体匹配,而毕业后的近五年时间,孙剑都在开展关于计算摄影学的研究。就这样,孙剑在不断地尝试中愈挫愈勇,前行不止。


2015年,孙剑带领的团队斩获了图像识别国际大赛五项冠军(imagenet分类,检测和定位,ms coco检测和分割)。然而,这并非一帆风顺。在视觉智能这个领域,核心技术有三部分:深度学习平台,视觉理解核心问题和关键视觉应用,而孙剑所带领团队主要的突破口,在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改进。


说到深度神经网络,重点是要“深”。这个深度往往受到计算资源和训练算法的双重限制。孙剑和他的团队尝试回答一个问题:“是否越深的网络,错误率一定越低呢?”团队的实验性结果发现原来并非如此——过深的网络容易出现欠拟合等现象,反而降低了正确率。


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孙剑与他的团队从对问题的重新定义角度出发,研发出了深度残差学习的方法,解决了“网络越深,错误越多”这一矛盾。在2015年的国际大赛中,他们的“图像识别的深度残差学习”系统达到了152层的深度,而错误率仅有3.5%!要知道,普通人眼的错误率约为5.1%。


困难、瓶颈,永远与科研相伴而行。从研究生时进入西安交大人机所接触科研,到毕业后进入微软亚洲研究院,十余春秋,孙剑坚持在科研道路上。


“抗击打能力很重要,因为挫折和瓶颈太多了,做每一个实验前,我们都做好失败的思想准备,但若不尝试,就注定失败。”他坚定地说。毕业十几年来,孙剑累积在cvpr、iccv、siggraph、 pami等世界顶级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学术论文90余篇,并于2009和2016年两次获得cvpr计算机视觉年会的最佳论文奖。


与其研而优则创业,孙剑选择了为行业服务



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做到了首席的孙剑,为什么要离开已经熟悉了13年的舞台?离开这个舞台之后,为什么也没有自己去创业,而是选择了旷视?


首先毋庸置疑的是他的专业能力。那么,接下来就是选择的问题了。现在看来,但凡有点水准或层次的科学家都已经选择了“下海单干”,因为自身资历就足够让他们吸引投资商。


加入旷视后的孙剑


可以说,对于优秀的科研、技术人员,只要他们想创业,钱是最不需要担心的,如果项目好、团队好、切入点好,一定找得到钱。也就是说,他们分分钟都可以成为联合创始人、cto之类的。


虽然“研而优则创业”的大潮流如此,但是我们必须问一句:技术人才都适合创业么?答案当然是否定的。创新工场ceo李开复就认为计算机领域的技术人员都适合创业,但不一定适合做ceo。


的确如此。且不说现在很多技术型ceo遭遇的架空案例,其实术业有专攻,相对于与投资人对接、谈未来的企业发展方向,也许学术型的人更擅长做研究,而不是谈生意。


而对于孙剑这种实力加持的人,也许成为一个生意人或者学术人之间,还是更倾向于后者。因为后者将可以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研发上,也将更有时间去研究整个行业的未来,而不是一个公司的存亡。


对于社会而言,对于一个行业而言,有一个执着于行业研究与技术进步的人,也许比起成为一个生意人的影响力更大!


厚积薄发,“神鬼”兼并



工作时是受人敬仰的“大神”,生活中是平易近人的学长。


在接受采访时,孙剑也从多年经验出发,分享了很多从事科研的心得。在寻找方向上,他建议大家可以通过观察下一个五年内,那一个领域会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来决定自己大体的研究方向,找到方向之后,就要坚持长时间的积累。科学界也遵从“一万小时定律”: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,需要投入一万小时的精力。“那么研究要出成果,就算不要一万小时,三千小时也得有吧。”孙剑说,“认准目标,不断积累,或早或晚就会取得突破。”


此外,孙剑还讲述了一套颇有意思的“神鬼”论,来诠释科研过程中研究与实践的关系。“既要做鬼,也要做神。”这句话是孙剑上学时老师讲的,他一直铭记在心。“做神”是指基础问题研究,“做鬼”是指解决实际问题 。


“神”与“鬼”,在顺序上的差异对科研有重要影响。孙剑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时师从当时的院长沈向洋,而他的做法是不强调那个在先。即便是“先鬼后神”:出现实际问题,先以“鬼”的做法,不求理论做出结果;而成功之后,再回到“神”的思路,反过来推理其背后的原理,往往对问题会产生全新的认识,这样的作风也极大地影响了孙剑。


孙剑说,“先神后鬼”还是“先鬼后神”因人而异,但是一定要“神鬼兼顾”,只有综合经验和理论,才能在科研路上越走越远。


本文整理自:

人工智能机器人联盟《10年扎在书堆里,13年磨砺成首席,离开微软成为旷视首席科学家》 

西安交通大学新闻网《【校友之声】孙剑:博观而约取,厚积而薄发》



新闻资讯
2019-01-29


1月21日,西安交通大学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学院,由旷视首席科学家、旷视研究院院长孙剑博士担任首任院长。


值得一提的是,孙剑的大学本科、硕士、博士都是在西安交大完成。他也曾风趣地说:“在清华读完本硕博叫‘三清’的话,那么我就是‘三交’了。”道出了他与西安交大的十年缘分。


孙剑博士从西安交大王树国校长手中接过聘书



十年扎在书堆里,13年磨砺成首席



1993年,孙剑考入西安交通大学,2003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,先后获得本科、硕士和博士学位,毕业后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至2016年。2016年7月,孙剑加入旷视担任首席科学家和megvii research负责人。


微软亚洲研究院时期的孙剑

 

十年扎在书堆里,13年磨砺成首席。在该读书的年纪不断吸收知识,从学士到硕士,并研究到底直到博士,十年的人生完全用来夯实基础;而在该贡献的年纪也拼命贡献,并不心猿意马、走马观花,而是把自己所学结合岗位所求,十三年来,他在不断地升值中既进一步巩固了知识,又增加了实践经验。


科研,对于孙剑来说,既是学业,也是事业。


百折不挠,勇于尝试的毅力,是他在十几年的科研工作中最闪光的品质。在读博期间,他和大多数博士生一样,一开始非常迷茫。知识有限,创新不足,谁也不知道哪个项目是自己的“命中注定”,除了不断尝试,别无他法。硕士期间,他从事人脸检测的识别研究,博士期间钻研立体匹配,而毕业后的近五年时间,孙剑都在开展关于计算摄影学的研究。就这样,孙剑在不断地尝试中愈挫愈勇,前行不止。


2015年,孙剑带领的团队斩获了图像识别国际大赛五项冠军(imagenet分类,检测和定位,ms coco检测和分割)。然而,这并非一帆风顺。在视觉智能这个领域,核心技术有三部分:深度学习平台,视觉理解核心问题和关键视觉应用,而孙剑所带领团队主要的突破口,在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改进。


说到深度神经网络,重点是要“深”。这个深度往往受到计算资源和训练算法的双重限制。孙剑和他的团队尝试回答一个问题:“是否越深的网络,错误率一定越低呢?”团队的实验性结果发现原来并非如此——过深的网络容易出现欠拟合等现象,反而降低了正确率。


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孙剑与他的团队从对问题的重新定义角度出发,研发出了深度残差学习的方法,解决了“网络越深,错误越多”这一矛盾。在2015年的国际大赛中,他们的“图像识别的深度残差学习”系统达到了152层的深度,而错误率仅有3.5%!要知道,普通人眼的错误率约为5.1%。


困难、瓶颈,永远与科研相伴而行。从研究生时进入西安交大人机所接触科研,到毕业后进入微软亚洲研究院,十余春秋,孙剑坚持在科研道路上。


“抗击打能力很重要,因为挫折和瓶颈太多了,做每一个实验前,我们都做好失败的思想准备,但若不尝试,就注定失败。”他坚定地说。毕业十几年来,孙剑累积在cvpr、iccv、siggraph、 pami等世界顶级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学术论文90余篇,并于2009和2016年两次获得cvpr计算机视觉年会的最佳论文奖。


与其研而优则创业,孙剑选择了为行业服务



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做到了首席的孙剑,为什么要离开已经熟悉了13年的舞台?离开这个舞台之后,为什么也没有自己去创业,而是选择了旷视?


首先毋庸置疑的是他的专业能力。那么,接下来就是选择的问题了。现在看来,但凡有点水准或层次的科学家都已经选择了“下海单干”,因为自身资历就足够让他们吸引投资商。


加入旷视后的孙剑


可以说,对于优秀的科研、技术人员,只要他们想创业,钱是最不需要担心的,如果项目好、团队好、切入点好,一定找得到钱。也就是说,他们分分钟都可以成为联合创始人、cto之类的。


虽然“研而优则创业”的大潮流如此,但是我们必须问一句:技术人才都适合创业么?答案当然是否定的。创新工场ceo李开复就认为计算机领域的技术人员都适合创业,但不一定适合做ceo。


的确如此。且不说现在很多技术型ceo遭遇的架空案例,其实术业有专攻,相对于与投资人对接、谈未来的企业发展方向,也许学术型的人更擅长做研究,而不是谈生意。


而对于孙剑这种实力加持的人,也许成为一个生意人或者学术人之间,还是更倾向于后者。因为后者将可以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研发上,也将更有时间去研究整个行业的未来,而不是一个公司的存亡。


对于社会而言,对于一个行业而言,有一个执着于行业研究与技术进步的人,也许比起成为一个生意人的影响力更大!


厚积薄发,“神鬼”兼并



工作时是受人敬仰的“大神”,生活中是平易近人的学长。


在接受采访时,孙剑也从多年经验出发,分享了很多从事科研的心得。在寻找方向上,他建议大家可以通过观察下一个五年内,那一个领域会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来决定自己大体的研究方向,找到方向之后,就要坚持长时间的积累。科学界也遵从“一万小时定律”: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,需要投入一万小时的精力。“那么研究要出成果,就算不要一万小时,三千小时也得有吧。”孙剑说,“认准目标,不断积累,或早或晚就会取得突破。”


此外,孙剑还讲述了一套颇有意思的“神鬼”论,来诠释科研过程中研究与实践的关系。“既要做鬼,也要做神。”这句话是孙剑上学时老师讲的,他一直铭记在心。“做神”是指基础问题研究,“做鬼”是指解决实际问题 。


“神”与“鬼”,在顺序上的差异对科研有重要影响。孙剑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时师从当时的院长沈向洋,而他的做法是不强调那个在先。即便是“先鬼后神”:出现实际问题,先以“鬼”的做法,不求理论做出结果;而成功之后,再回到“神”的思路,反过来推理其背后的原理,往往对问题会产生全新的认识,这样的作风也极大地影响了孙剑。


孙剑说,“先神后鬼”还是“先鬼后神”因人而异,但是一定要“神鬼兼顾”,只有综合经验和理论,才能在科研路上越走越远。


本文整理自:

人工智能机器人联盟《10年扎在书堆里,13年磨砺成首席,离开微软成为旷视首席科学家》 

西安交通大学新闻网《【校友之声】孙剑:博观而约取,厚积而薄发》



联系nhà cái k8
网站地图